工作动态

扎根边陲十八年,贫困山区换新颜--─科技扶贫楷模曾馥平

日期:2013-09-10

|  来源:党支部【字号:

  以下是科发局段瑞同志参加院机关讲述大赛的讲稿:扎根边陲十八年,贫困山区换新颜-- 科技扶贫楷模曾馥平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就像我今天的讲述方式一样,平实、朴素。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在国家级贫困县广西江县坚守18年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科技副职。目前我院共有一百多位在任的科技副职,他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和工作岗位,忍受着抛家舍业之苦,在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默默的做着奉献。下面请大家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故事的主人公: 

  十八年青春流逝,他从风华正茂到双鬓染白;十八年坚持不懈,他用科技探索大石山扶贫之路;十八年信守承诺,他使荒山野岭变成幸福家园;追溯他一路走来的印记,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色彩斑斓的传奇,只有默默无闻的足印,勤勤恳恳的足印,只有苦不放弃,累不泄气的足印,他的名字叫曾馥平,当地老百姓都叫他“真扶贫”,19946月,曾馥平同志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来到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参加科技扶贫工作,舍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来到边远山区一干就是18年,十八年他扎根基层,和当地老百姓同甘共苦,以不畏艰苦,敬业守责的先锋模范,锻造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十八年他致力科技扶贫,用依靠科学敢于超越的探索精神谱写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良好风范,十八年他脚踏实地的迎难而上,体现了一名扶贫干部的纯真本色,十八年他躬身奉献,淡泊名利,诠释了一名挂职干部的高尚情怀,曾馥平同志带领实施“科研机构+公司+基地+产业”的异地科技扶贫示范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民研究专家誉为“肯福模式”得到高度赞誉。他带领党员干部在石漠化严重的大石山区探索出的生态管理扶贫新模式,给环江县扶贫工作带来新的理念,他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参与和主持国家科技攻关,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和广西区科技攻关等项目,为大西南科技扶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为大石山区群众的脱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十八年的斗转星移迎来了岁月的春花秋实,他先后获得河池市优秀共产党员,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国家“科技扶贫杰出贡献奖”,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等十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励。20123月,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刊登了曾馥平同志的先进事迹。一路风雨兼程,一路踏歌而行,这一个个足印,成为一曲镌刻在大地上的奉献之歌,这一个个足印,成为一首铭记在老百姓心中的希望之歌,这一个个足印,就是写在扶贫攻坚道路上的胜利之歌。 

  有人曾经问老曾,你一个外地干部,抛家舍业,在这穷乡僻壤坚守了十几年,靠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字:热爱。热爱科技事业,热爱环江这片热土。也正因为热爱,他选择了默默地付出,忍受着亲人分离之苦。 

  示范区建在肯福那个地方,当年那里处处是荒山,遍地是杂草。96年,97513位贫苦山民正式搬进了示范区。通过培训农业技术,引进实施新技术,探索出了一个“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股份经营体制和运作模式。艰苦奋斗十几年,大家看看这是今天的肯福,示范区可谓旧貌换新颜。 

  “环境移民”的事儿做成了,当年搬出大山的人们都富起来了,可是那些留在山里的人该怎么办呢?2001年老曾来到了大山深处的古周村。实在太惨了!当时这个村是个无电无水无路的“三无”村,全村儿最值钱的就是3头牛,怎么办呢?老曾跟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让科技之光照亮致富路,一干就是整整5年。效果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当年全村儿3头牛,现如今每户5头牛!都变成养牛基地啦!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不足800元到2011年的超过3200元。古周试验区的成功,为岩溶山区的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重建积累了宝贵经验,开创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战果如此骄人,老曾还是不满足,他有自己的梦想,他认为,科技扶贫可不仅仅是“天冷送棉被,过年送大米”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要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为乡亲们找到一条能长久致富的路子,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新平台和新机遇。2000年,老曾提出的院地共建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的建议被采纳了。01年开始筹建,06年试验站正式进入国家野外台站序列。一批国家、中科院和自治区的重大科技项目先后落地环江站,经费达到八千五百多万。这些项目为西南喀斯特地区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 

  十八年的执着付出,回报给曾馥平的是沉甸甸的果实:当年的梦想实现了,移出来的和留在山里的人都吃上了大米饭,走上了致富路。 

  下面我们听一听曾馥平自己内心的感想。 

  我们相信,在扶贫攻坚的号角之中,在漫长而又艰辛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道路之上,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像曾馥平一样的科技副职,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以“寝食难安,食不甘味”的紧迫,以“泰山压顶,誓不弯腰”的气势而奋战。科技服务经济社会,科技造福劳苦大众是曾馥平追求的梦,曾馥平的梦,正是我们科学院人的梦,也正是千千万万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梦! 

最后希望各位领导多关注、关心咱们的科技副职工作,能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早日实现中国梦。
附件: